我即将完成在瑞典隆德大学的交换学习任务,回顾这近半年的学习与生活,我有很多感触。
我在8月中旬乘坐从北京到斯德哥尔摩的飞机,开始了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由于凯时KB88大四上学期的主要任务是专业课学习,因此在隆德大学我也选择了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的课程,并没有跟随导师研究课题。隆德大学的一个学期分为两个学习周期,每个学习周期内选择两门课程进行学习。我们可选择的英语授课课程多为研究生的课程,因此难度并不低,再加上语言的适应问题,一开始上课时我并没有很快进入节奏。不过,通过自己的努力,我逐渐适应了全新的教学环境。为此,我每天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与实验,积极与老师讨论问题。目前,我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学习周期的全部课程及任务,并通过了相关的考试与测评,第二个学习周期的学习也即将结束。当然,除了听课外,对于我个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在我参加的课程中,班上有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比如瑞典的本地人、欧盟的、印度的、巴西的、土耳其的、香港的和韩国的。由于英语口语并不很流利,因此在一开始交流时,就会出现语言上的障碍。比如在讨论一个问题时,常常是我能听懂别人的想法,但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使我迫切地认识到了提高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为此,我和其他几名中国同学经常在周三下午去参加隆德大学举办的英语角活动,通过与各个国家同学之间的聊天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可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已经完全融入到隆德大学的学习环境之中。
作为一名本科生,虽然我没有机会申请到隆德大学的科研项目,但从平时的上课与实验中,我对隆德大学的教学环境和科研环境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比如在放大器课程的实验中,我亲自接触到了网络分析仪这种比较高端的仪器,并用它与同伴完成了各种电路的测量;在天线课程的实验中,我们自己制作了天线,并走进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密室完成了对天线性能的测试。我认为隆德大学在实验这方面毫不吝啬,只要做好实验的预习任务,我们就能接触到那些比较昂贵的仪器设备。
此外,我还利用这半年的时间与朋友去了其它欧洲国家进行了游览与参观,体验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并度过了一些西方国家较为看重的节日,比如万圣节和圣露西亚节等。在旅行与闲暇之时,我切身感受到了许多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文化与习俗,比如欧洲的街道、教堂、自然风光以及欧洲人由其是北欧人的生活状态等。对于瑞典,我认为这个国家的结构体系还是较为完善的,高税收、高福利让当地人并没有很大的生活压力,再加上新鲜的空气,我感觉每一个瑞典人都生活得很幸福,尽管冬季的日照时间比较短。由于英语在瑞典较为普及,因此即使不会瑞典语,也可以与本地人进行交流,包括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对于隆德大学,它也超出了我之前对大学的看法,因为我原来以为大学都会有一个围墙,院系与院系之间紧密相连,不过,在隆德,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小镇就是一所大学,因为不同院系的教学楼松散地分布着,有时候一个院系就自成体系,有着内部的管理制度。这与中国的大学是不大相同的,当然两者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弊端。
回顾这半年的生活,我在学习、语言、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并认识了不少中国和外国的朋友,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因此,我十分珍惜这次的交流机会,并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进步。
(罗立喆)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