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中的故典-新闻网

凯时KB88·官方(中国)

凯时KB88官网 ENGLISH IHome

童谣中的故典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6-05-04

童谣中的故典

 西夏 / 文
  

知堂曾在《读童谣大观》里说,“现在研究童谣的人大约可以分作三派,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着眼”,即民俗学的、教育的、文艺的。其中民俗学的,即“认定歌谣是民族心理的表现,含蓄着许多古代制度仪式的遗迹,我们可以从这里边得到考证的资料”。我也是喜读童谣的,同时生出考证的兴趣,或即民俗学的一面罢。众口流传的童谣,时日一久,常存其字句,忘其真意,这是口口承传的特征。有些可考证得较为详尽,有些只能推测,这也是没有法子的,毕竟口述过程中流失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

杨树叶儿杨树叶儿,哗啦啦,小孩儿睡觉找他妈。

乖乖宝贝儿———你睡吧,麻胡子来了我打他!

“麻胡子”,这一吓人之物主要流播于北方诸省,变音不少,如“马虎子”、“老马胡”、“马猴儿”等。鲁迅在《朝花夕拾》的《二十四孝图》一篇里说,“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又在《后记》里补充唐人李济翁《资暇集》记载:“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亦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

黄裳写《说麻胡》一文,找到清汪启淑《焠掌集》中的记录:“南齐桓康传,所经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魏杨大眼传,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又高车传,北方之人,畏婴儿啼者,语曰,倍侯利来,便止。《朝野倹载》,伪赵石虎,以麻秋为帅。秋胡人,暴戾好杀。国人畏之,市有儿啼者,辄恐之曰‘麻胡来’,啼声即绝。

《大业拾遗》,炀帝将幸江都,令将军麻胡浚河,胡虐用其民,百姓惴栗。常呼其名,以恐小儿。小儿夜啼不止,呼麻胡来,应时止。”

《焠掌集》较之《资暇集》,将“麻胡”的由来增加了一个,即后赵的麻秋,而隋时的麻叔谋,是两者均有的。而时至今日的童谣中可怕的“麻胡子”,究竟是哪一个呢?我倾向于是麻叔谋,大致有这样一些理由:一是这个词主要流传在北方地区,且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北无,往南一些,江浙地区也有,再南基本绝迹,注意一下,可看出是京杭运河的流域及辐射范围,麻叔谋即因督工开凿运河恶名昭彰;再有后赵乃十五国之一,统治地区不大,麻秋的名气传播必然受限,且后赵要早于隋两百多年,其事迹跨越时间的磨损更艰难些。

齐王选她做娘娘树叶儿青,齐王选她做正宫!

树叶儿黄,齐王选她做娘娘!

这首童谣是游戏歌,场景为:“两个人手搭手,做成一顶轿子,选一个女孩坐上去,抬起她来向前走,晃悠悠的,后面跟了一大群她的同伴,拍着手,齐声唱。”此歌极有意思,在小儿口中,似“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仅为玩耍,为何有齐王,为何选正宫,大约是全不在意的。其地域色彩显豁,只能在齐地,即如今山东地区。

据我的判断,此童谣与战国时齐宣王、无盐女相关。汉刘向《列女传·齐钟离春》:“钟离春者,齐无盐邑之女,宣王之正后也。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髮。”无盐在后世已成为丑女的代名词,可知齐宣王选钟离春为后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及对才学的重视,算是罕见。齐地的民众显然对此记忆深刻,故事的影子进入童谣,且流传至今,即是一个证明。

挑王魁鸡鸡翎,扛大刀,恁的兵马尽俺挑!

挑谁?挑王魁!

王魁没在家,挑恁弟兄仨!

弟兄仨不说话,挑恁胖娃娃!

胖娃娃没起哩,就挑你哩。

从“恁”、“俺”这些人称代词用法上,易辨认出此首儿歌出于中原地区。这是两组儿童对峙挑战的游戏,儿歌即配此游戏。

童谣脱胎于豫剧《十二寡妇征西》,只不过游戏化了,但正因为戏曲中战争场面的游戏化,才有了童谣的“挑来挑去”。实际战争中,场面糅杂,一场混战,绝非戏曲中叫阵捉对比胜负那般幼稚,而戏曲的这种“幼稚”倒是给了儿童游戏极大的启发,童谣因此应运而生。

作者系凯时KB88校机关职工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10 月
21
10 月
18
10 月
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