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KB88新闻网3月25日电(通讯员 赵怡菲/文 朱怀仁/摄影)3月21日晚,欧洲科学院院士张翼成受邀来到凯时KB88杭州国际校园,为4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面向时代前沿的大师系列课《AI时代的学习与科研》。讲座由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学生工作部部长邵英华主持。

“基于现有的系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作为学者,就像在飞机上看大地一样,不能只看整片树林的某一棵树,而是得退一步,要去看整片森林。尤其是普通人对待深度发展的AI浪潮,就应如此。”张翼成以师生们熟知的DeepSeek、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围绕“当下:你与GA(General-purpose Assistant),弱弱个人VS强大GA”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AI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隐患以及人类对此的普遍担忧,从而引出本次讲座的核心议题——AI时代的学习与科研。在讲座中,张翼成引经据典,将复杂深奥的概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在场师生。他从人的地位、心理学和个人动机三个维度,深度剖析了AI时代为人类带来的挑战、机遇与威胁,并指出“能力不对称”是其中的关键问题。通过结合生活实例与热点事件,张翼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I的实际应用场景,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的广泛影响。

张翼成特别介绍了GA(General-purpose Assistant)与PA(Personalized Assistant)的起源与实践路径。他指出,PA作为一种更为先进、更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智能助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需求,主动与人类互动,并在保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助力实现博弈论中的理想状态。张翼成强调,人类应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推动从GA向PA+GA的新生态过渡,从而实现“人类处处有心流、动机兴趣持续高涨、鼓励有回报”的美好愿景。讲座最后,他展望了未来PA时代的发展前景,激发了在场师生对AI未来的无限遐想。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就AI时代的诸多热点问题与张翼成院士展开讨论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张翼成在回应中指出,AI的能力源于人类积累的原始知识材料。在AI时代,人类虽然可以借助技术实现部分“躺平”,但绝不能完全依赖AI。人类必须持续学习与创新,才能不断更新AI知识库,推动个性化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讲座最后,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董卓宁为张翼成院士颁发“大师系列课”纪念证书。

张翼成的精彩讲座为师生们打开了AI时代学习与科研的新视野,同学们表示,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习和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何对待AI提供的便利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张翼成院士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张院士提出了PA和GA两个不同的AI模型概念,指出我们应该使用可以帮助自己思考的AI,以提高个人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关键突破性问题上保持个人的独特见解,以摆脱对AI的依赖。听完张院士的讲课,受益匪浅,对AI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

张翼成,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士弗里堡大学资深教授,国际著名物理-大数据-信息经济跨学科科学家,师承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帕里西教授,欧盟前沿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兼特邀评审人、欧洲科学院跨学科院士评审会委员、阿里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专家。张翼成先后承担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多项课题,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目前正在从事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手(PA)理论框架与设计研究,将出版《PA时代》中文版,英文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审核:董卓宁)
编辑:贾爱平